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1-8月我国铸件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0个税则号出口总量406万吨,同比增长13.1%,出口总额1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8月份,20个税则号共计出口54.9万吨,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2.8%;出口金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2.4%。说明:上述根据海关数据统计的铸件进出口数量及金额,是根据海关统计列为铸制品的进出口商品。2024年7月份开始,黑色铸件统计发布新增一个税则号:84553000(金属轧机用轧辊),变更为14个税则,总的铸制品税则号为20个。而在海关统计的有关内容中,未列入铸制品的其他进出口商品项目中,还有以零件或组装的产品列项的商品,也是由铸件经机械加工后的成品。因此,中国铸件进出口量,除根据海关统计的铸制品进出口量所列的20个税则号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零部件随同进出口;也有一部分铸件是随主机进出口的,根据近年行业调查统计,以此类形式出口的铸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海关进出口商品中却无法分离出来;特别指出的是有色金属铸件大多是以上述商品形式随同进出口的,在海关列为铸制品的进出口商品中没有体现。一、14个税则号黑色铸件出口情况表1:14个税则号黑色铸件1-8月14个税则号黑色铸件合计出口150.5万吨,同比增长23.2%。其中:8月份出口20.万吨,同比增长27.7%,环比增长8.5%,见表2、表3。表2:2024年1-8月同比出口情况表3:2024年8月同比、环比出口情况二、部分汽车零部件出口情况表4:5个税则号汽车零部件1-8月5个税则号汽车零部件合计出口193万吨,同比增长10.5%。其中:8月份出口26.3万吨,同比增长17.4%,环比下降2.6%,见表5和表6。表5:2024年1-8月同比出口情况表6:2024年8月同比、环比出口情况三、铝合金制车轮出口情况(税则号:87087091)1-8月铝合金车轮共计出口62.6万吨,同比增长0.3%。其中:8月份出口8.3万吨,同比增长0.6%,环比增长7.9%,见表7和表8。表7:2024年1-8月同比出口情况表8:2024年8月同比、环比出口情况四、冷室压铸机出口情况(税则号:84543010)1-8月冷室压铸机共计出口452台,同比下降3.4%。其中:8月份出口55台,同比下降36.0%,环比下降21.4%,见表9和表10。表9:2024年1-8月同比出口情况表10:2024年8月同比、环比出口情况五、铸模及铸芯用粘合剂出口情况(税则号:38241000)1-8月铸模及铸芯用粘合剂共计出口2.5万吨,同比增长13.7%。其中:8月份出口0.36万吨,同比下降0.1%,环比增长39.7%,见表11和表12。表11:2024年1-8月同比出口情况表12:2024年8月同比、环比出口情况供稿:中铸协行发部(来源:中铸协)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制机制,对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怎样逐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正常采访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记者:《决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请问工业与信息化部将在哪几个方面重点发力?金壮龙: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总体保持稳定。工业与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完善产业治理体系,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加快先进标准供给,促进重点行业设施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优质要素向国家级集群汇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三是发展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加强行业指导和客户服务,推动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制定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孵化与加速政策体系,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揭榜挂帅”,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基金的作用,深化产融合作,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化的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记者:《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化的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工业与信息化部将如何推进落实?金壮龙:《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化的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我们将紧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点”“线”“面”协同发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力争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100个应用场景、1000家标杆企业。全力发展智能产品,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三是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先进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强化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技术和产品,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关键环节和细致划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四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巩固提升基础网络、产业体系、融合应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头羊。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增强车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全力发展开源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记者:《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任务?金壮龙: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一定要具有的重要特征。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一是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集中优质资源,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链主企业和用户企业“双牵头”攻关模式,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二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抓好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指导国家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科学技术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三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下游企业协同监测和应对能力。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和产品保供,着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四是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鼓励转出地与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的分享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建设高质量承接载体,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助企扶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记者:《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工业与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金壮龙: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将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中小企业高水平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服务,扎实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与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四是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优化金融精准支持机制,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好专精特新专板。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10月10日消息,乘联会公布的9月销量数据,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206.3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8%,而今年累计零售量为1552.9万辆,同比增长2%。9月的批发销量为246.9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5%,累计批发量为1840.9万辆,同比增长3%。在新能源车领域,9月零售量为112万辆,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9%,累计零售量为712.9万辆,同比增长37%。批发销量为122.7万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7%,累计批发量为790.7万辆,同比增长34%。9月份的销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无论是乘用车还是新能源车,市场均呈现增长趋势。9月份的周销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第一周至第四周的日均零售量和批发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或下降,但总体上保持了同比增长的态势。此外,国家推出的报废更新政策和各地的以旧换新鼓励政策,进一步拉动了消费增长,为乘用车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促消费示范效应。9月份乘用车和新能源车市场均实现了同比增长,显示出汽车市场正在慢慢地回暖。在政策的推动下,市场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预计未来几个月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9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48.2%,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个一级指数中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外全部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库存指数提升幅度最大,比上月同期上涨5.8个百分点;从同比看,6个一级指数除库存指数外,全部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经理人信心指数下降3.8个百分点,降幅最大。本月销售指数继续徘徊不景气区间,经理人信心指数击穿荣枯线个一级指数均位于景气区间。特约分析师张华光认为,9月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走势出乎多数人预料,旺季不旺。同比、环比双双下滑,“金九”成色不足,并创下2020年以来的5年新低。多数经销企业表示今年市场是历年最为惨淡的一年,从调研走访情况印证了这个结论。传统旺季尚且如此,淡季市场又当何如?接下来的市场值得警惕。但本月库存指数环比提升5.8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并高于荣枯线%的景气度挺进景气区间,意味着经销商经过不懈努力,取得较好的去库存效果,库存趋于合理。与之同时推进的还有效益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以51.1%的景气度杀入景气区间,折射出经销商通过优化产品,强化内部管理,创造较好的效益。本月AMI指数冷热不均,同比“4降1升”。从监测的5个二级指数看,环比仍呈现“2上3下”走势特点。其中,耕整地机械指数环比大幅度增长,并高于荣枯线挺进景气区间;拖拉机指数在经历四连增后,本月出现小幅下降,但坚守于景气区间。与之相反,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和收割机环比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从同比看,除种植机械指数有所提升外,其余四个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农机市场素有“金九银十”之称,10月份,正值农机市场旺季,成为月度景气度的主要支撑。从农事分析,下半年各类农作物陆续进入收获季节,除小麦收获机外的其他收获机市场将迎来销售高峰期,成为推动10月份市场的主要动力。但过去10年间,10月份景气度环比下跌的概率达90%且均位于不景气区间,加之本月作为先行指数的经理人信心指数大幅度下滑,令慢慢的开始的10份农机市场笼罩在浓浓的利空因素中。由此预测,10月份AMI环比、同比或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继续停留于不景气区间,多数一、二、三级指数环比或出现小幅下降。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AMI指数发布(202409).pdf
在“双碳”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重卡行情上扬,销量节节攀升,已成为重卡市场最靓的“仔”。在大宗货源减少,运价低迷、油价高涨的环境下,具备经营成本优势的电动重卡成为物流运输企业的首选,推动了电动重卡销量增长。据电车资源统计(数据来源:上险数据,不含军车、出口车辆),在2024年1-8月新能源重卡共销售41010辆,同比增长142.38%。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实现迅速增加,其中8月销量达6363辆。市场行情持续火爆,预计2024年销量将持续迅速增加。下面来看看2024年1-8月这些新能源重卡主要销往哪些城市呢?详细情况如何?【按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和挂车分类》标准,以N3为车型分类标准,符合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规定,本文新能源重卡仅指整车总质量12000kg的纯电动重卡、燃料电池重卡、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重卡车辆,包含牵引车(含半挂牵引车)、自卸车(含自卸式垃圾车)、载货车、搅拌车、专用车(环卫类与工程类等)等,不包含底盘、军车、出口车辆】区域市场:河北销量“一枝独秀”超6400辆据电车资源数据,2024年1-8月新能源重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销售,其中销量超过2000辆的省市自治区有7个,分别是:河北省、山西省、广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苏省、新疆尔自治区。另销量超过1000辆的省市自治区有6个,分别是: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云南省、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另销量超过500辆的省市自治区有6个,分别是:北京市、福建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安徽省。另销量超过300辆的省市自治区有5个,分别是: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江西省、上海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河北省销量最高,超过6400辆,达到6458辆,占1-8月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的15.75%,销量遥遥领先,也是唯一销量超过6400辆的省份。山西省销量达到4046辆,占1-8月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的9.87%,位居第二位。广东省销量达3523辆,占1-8月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的8.59%,位居第三位。冀晋粤三省新能源重卡销量高达14027辆,占1-8月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的34.20%。车型分析:牵引车占比近六成电车资源销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车型分类来看,新能源牵引车(简称:牵引车,下同)为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主流车型,占比近六成,主要使用在在短倒运输领域。新能源自卸车(简称:自卸车,下同)主要使用在在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市政环卫以及企业内部运输等领域,为城市的绿色交通以及环保做出贡献,占比近两成。新能源搅拌运输车(简称:搅拌车,下同)主要使用在在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领域,在1-8月销量超5100辆,达到5166辆,主要销售城市为长沙市、成都市、徐州市、石家庄市、西安市、晋城市等城市。电动(含纯电动、换电)、燃料电池、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三种技术路线的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都有销售,换电搅拌车迅速增加,纯电动(不含换电)搅拌车销量仍是主力。纯电动(不含换电)牵引车主要销售城市为深圳市(964辆)、长治市(898辆)、唐山市(660辆)等,换电牵引车主要销售城市为昌吉回族自治州(667辆)、深圳市(512辆)、唐山市(486辆)等。燃料电池牵引车主要销售城市为北京市(463辆)、天津市(450辆)、深圳市(4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牵引车主要销售城市为长治市(44辆)、太原市(8辆)、石家庄市(3辆)、广州市(3辆)。纯电动(不含换电)自卸车主要销售城市有成都市(1155辆)、石家庄市(764辆)、深圳市(266辆)等,换电自卸车主要销售城市有石家庄市(577辆)、西安市(292辆)、唐山市(224辆)等。燃料电池自卸车主要销售城市有上海市(100辆)、深圳市(49辆)、北京市(35辆)等。插电式混动自卸车主要销售城市有西安市(20辆)、广州市(10辆)、赤峰市(10辆)等。纯电动搅拌车主要销售城市有长沙市(1122辆)、石家庄市(364辆)、成都市(358辆)等,换电搅拌车主要销售城市有成都市(275辆)、徐州市(170辆)、西安市(164辆)等。燃料电池搅拌车在长沙市(20辆)、郑州市(4辆)、深圳市(2辆)有销售,插电式混动搅拌车在长沙市销售20辆,渭南市销售20辆、太原市销售6辆,马鞍山市销售1辆,广州市销售1辆。新能源载货车共销售201辆,主要销售城市为上海市(34辆)、嘉兴市(28辆)、重庆市(25辆)。新能源专用车(包含环卫车、工程车、专用车等)主要销售城市为石家庄市(430辆)、成都市(334辆)、深圳市(277辆)等。2024年1-8月,新能源重卡销量最多的车型为纯电动(不含换电)车型,占比57.07%,换电车型屈居第二,占比36.14%。8月城市市场分析:深圳市夺得冠军8月份新能源重卡销售6363辆,同比增长116.50%。当月180座城市有销售新能源重卡,有16城市销量超100辆,深圳市销售511辆,夺得城市月销量冠军。月销量超过200辆的城市还有北京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家庄市、长沙市、唐山市、成都市,分别销售385辆、364辆、328辆、270辆、250辆、248辆。TOP10城市总销量为2907辆,占当月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的45.69%。1-8月城市市场分析:石家庄市夺得冠军深圳、成都进前三从城市的销量分析,2024年1-8月新能源重卡城市销量排行中,10城市销量超1000辆,前三城市销量均超2000辆。石家庄市以销售2856辆位居榜首。TOP10城市总销量为17781辆,占1-8月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的43.36%。各个城市有不同的场景以及特点,销售的新能源重卡车型各不相同。电车资源分析了前三城市的车型销售情况,具体如下:石家庄市:高耗能企业较多,环保压力较大。政府全力支持应用新能源重卡,积极推动高能耗企业、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企业在短倒运输领域批量应用新能源重卡。石家庄市在2024年1-8月销售2856辆新能源重卡,其中牵引车679辆,占比23.77%;自卸车1341辆,占比46.95%;搅拌车406辆,专用车430辆。主要销售车企有:中国一汽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东风柳汽、宇通集团、徐工汽车、三一汽车等。深圳市:政府全力支持应用新能源重卡,积极推动港口运输、城市工程建设领域、企业短倒运输领域应用新能源重卡。深圳市在2024年1-8月销售2558辆新能源重卡,其中牵引车1876辆,占比73.34%;自卸车321辆,占比12.55%;搅拌车63辆、专用车277辆、载货车21辆。主要销售车企有:宇通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徐工汽车、湖南汽车(三一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成都市:政府在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与环卫工程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在运输领域加速应用新能源重卡。在市区主要干道,新能源重卡不限行,加速新能源自卸车与搅拌车的应用,施行氢能重卡高速免费通行政策,推动氢能重卡应用。成都市在2024年1-8月销售2424辆新能源重卡。其中,自卸车1247辆,占比51.44%,搅拌车销售633辆,占比26.11%,牵引车销售206辆;专用车销售334辆、载货车4辆。主要销售车企有: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三一汽车、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徐工施维英机械、中国一汽集团、徐工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小结2024年1-8月,新能源重卡销量持续快速地增长,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重卡成为市场的香饽饽,降低了购置成本,缩小了油电车价。多省市推行氢能重卡高速免费通行,有利于氢能重卡的推广应用,预计氢能重卡将持续迅速增加。在运价低迷、利润减少的环境下,电动重卡的低成本运营,提升了用户收益,在短倒运输领域备受欢迎,推动电动重卡的销量增长。(文/图电车资源赞军)
近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市场价格战加剧,降价规模达到195款,远超2023年全年的150款及2022年的95款。这一趋势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具体来看,2024年1-9月,常规燃油车型降价71款,平均降价1.5万元,降价幅度为9.3%;混合动力车型降价13款,平均降价1.5万元,降价幅度8.4%;插电混动车型降价29款,平均降价2.4万元,降价幅度13.7%;增程式车型降价13款,平均降价1.4万元,降价幅度7.6%;纯电动车型降价69款,平均降价2.3万元,降价幅度13.5%。崔东树指出,新能源车的促销峰值已上升7个百分点,并逐渐固化成降价趋势。此外,随国家报废更新促销补贴力度的加强,市场回暖,对车市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价格战的压力相对减轻。预计年末车市将进入持续走强的状态。这一现象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活跃度和消费的人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正在提高,同时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编者按:“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系列宣传之“励志篇”整体展示中国机械联系统单位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聚焦国之大者、行业之大者、事业之大者,在推动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整体素质能力,在当好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服务会员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和服务成果。以此向祖国75周年华诞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表达了机械工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与憧憬!电工所从始至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创新驱动,培育壮大专业优势,凝聚实现高水平发展的磅礴伟力。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的正确指导下,电工所党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导向,发挥新时代主力军作用。近几年,电工所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科研计划稳步推进,科研能力逐步提升,固有业务板块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电工所党委坚定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对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装备制造、改革创新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讲话,提升党员干部职员的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推动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自觉和责任担当。发挥党课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将“学思想”摆在首位,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任务,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联等政府机关以及电工行业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支撑共性技术探讨研究、质量监督检验、国际标准化建设、重点项目评估、技术咨询、行业研究、科技奖励等多项重大工作,做好科技服务、质量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编制《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有力支撑政府决策。聚焦行业发展所需,着眼任务目标,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核心业务保持平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承担3个行业研发服务平台,承担行业产品检验测试机构,主办《电气技术与经济》科技期刊,充分的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国家科技成果登记机构、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积极为行业提供发展咨询、标准化服务与管理、检验测试服务、国内外交流合作、技术评价与品牌培育、宣传平台建设、职业能力培训与评价等多项服务,为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承担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秘书处及其4个分支机构秘书处工作、19个国内国际标准化机构工作,负责管理电工行业71个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立足主责主业,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撑政府、服务行业,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各类科研活动中发挥领军作用,带动行业企业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电工产业体系,助力行业企业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逐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电工行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重点工作提质增效,业务创新取得丰富成果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电工所参与编制国家标准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拥有专利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一等奖2项。2017年“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8-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供稿)
编者按:“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系列宣传之“励志篇”整体展示中国机械联系统单位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聚焦国之大者、行业之大者、事业之大者,在推动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整体素质能力,在当好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服务会员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和服务成果。以此向祖国75周年华诞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表达了机械工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与憧憬!机械行业素有“重才兴业”的优良传统,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作为机械行业教育培训归口管理单位,从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机械行业教育和人才教育培训事业改革发展,汇聚行业力量推进产教深层次地融合,构建了结构完善、特色鲜明的行业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矢志为强国建设提供行业智慧和人才支撑。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同时作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服务和指导机械行业发展的职能机构,与中国机械联教育培训部合署办公,全面落实“四个服务”总体要求,充分的发挥上联政府、下联行业企业和院校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和产业文化传承,在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方面形成特色成果与经验。一、深入实施产教发展研究,坚持做优咨询服务服务政府委托和行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产教发展研究,跟踪产业技术发展、教育政策变革、人才供需变化,高质量完成政府委托、行业规划和自主立项课题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行业规划制定提供相关依据。参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能源装备人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版)》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法规、规划的起草和意见征询,反映行业诉求、确立行业主张。牵头制定机械工业“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均纳入同期《机械工业发展规划》,形成机械行业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纲领,推动构建机械行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统筹、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的人才教育培训格局。承担国家信息类基建项目建设,推进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平台、机械行业技能人才评测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机械行业产教融合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赋能机械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教育培训。二、健全行业教育工作体系,助推职教改革发展健全平台建设。经教育部批准,牵头成立、管理运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行指委)(1999年至今)、全国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2012年)。同时负责机械工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相关工作。结合行业工作需要,自主成立机械工业人才教育培训行业联盟(2014年至今)、机械行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联盟(2014年至今)、机械行业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联盟(2018年至今)。2012年至今,面向机械工业专业方面技术领域指导成立26个职业教育集团,作为推进机械行业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标准体系建设。受教育部、人社部委托,组织并且开展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推动职教标准体系优化,累计指导编制2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38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2个专业中高职衔接标准、8个专业实训教学条件配置标准和12个行业特色职教标准,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引入专业建设,促进产教标准的转化、融通。教学资源建设。近十年,对接产业技术发展、教学标准更新、专项培训规划等开发选题、出版教材近300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近100G。推荐行业优秀成果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等国家级荣誉。三、健全行业培训工作体系,服务人才继续教育落实政府委托。围绕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现代制度建设与管理等,组织行业企业管理人员赴境外考察培训(2003-2012年);承担教育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教育培训培训工程”(2003年)、人事部现代制造领域“653工程”(2006年)、人社部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06年至今)相关培训任务;承担行业领域内新职业及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工作(2019年至今)。实施行业培训。在北汽集团、潍柴集团、湘电集团等25家大型骨干企业中建立“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组织一线教师深入企业组织专业实践;联合行业职业院校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举办的师资培训项目,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累计参培人员超1万余人;面向二级学院管理者和专业带头人组织系列高水平研修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开展“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领军教学团队”“机械行业产教融合匠师”等行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和遴选,聚合优质人才资源,做好人才代际传承。四、搭建产教深度对话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在教育部和中国机械联的指导下,连续举办四届“装备制造与职业教育”产教对话活动,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型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最新发展技术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最新领域,围绕职业院校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创新实践开展交流、对话和研讨,提出产教协同发展的政策主张,参会校企累计达800余家、规模累计2000余人次。推动中华职教社与中国机械联在2018年和2020年举办两届全国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分析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分享校企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参会单位累计600多家、规模累计800余人次。五、构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2019-2023年,教育中心作为承办单位连续组织实施了8届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和中国机械联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累计31个赛项,各级选拔赛参赛选手近9万人,决赛参赛选手超过5000人,共产生全国技术能手218名,13名选手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已累计为机械行业有关技术领域培养100万余名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对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全国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职业教育改革及社会就业导向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组织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2-2019年,承担100余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近4000支参赛队的8700余名选手参赛;2020-2022年,配合教育部完成60余项赛项专家、裁判以及赛项执委会的推荐工作和部分现场实施工作,通过竞赛引领了装备制造类相关专业的创新建设和教学改革。组织实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坚持面向广大职业院校举办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累计举办近300个赛项,每年约300所院校参与,参赛选手累计达到8000余人,比赛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注重技术规范、质量意识和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注重对专业建设的引领性,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培育出多个赛项。[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联教育培训部)供稿]
我国出口增长趋势继续走强,我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延续环比回升态势,前8个月对东盟、欧盟和美国出口均保持增长。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资企业进出口增幅也在扩大。据海关总署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我们国家进出口总值40210.3亿美元,增长3.7%。其中,出口23147.7亿美元,增长4.6%;进口17062.7亿美元,增长2.5%;贸易顺差6085.0亿美元。具体到内燃机行业,进出口表现小幅增长,进口增长高于出口。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2024年1-8月内燃机行业进出口总额2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83%,其中,进口60.87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出口158.16亿美元,同比增长4.50%。在进口金额中,其它类用内燃机同比下降,其余各类均为增长,其它类用内燃机下降幅度较大。具体为:2024年1-8月柴油机进口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8%;汽油机进口3.20亿美元,同比增长6.88%;其他类整机进口1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9%;内燃机零部件进口27.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9%;发电机组进口5.36亿美元,同比增长40.48%。在出口金额中,除其他类整机用、发电机组用同比下降外其余各细分类型均同比增长。具体为:2024年1-8月柴油机出口9.13亿美元,同比增长5.59%;汽油机出口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10%;其他类整机出口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内燃机零部件出口85.03亿美元,同比增长7.58%;发电机组出口33.61亿美元,同比增长-9.08%。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步的提升,对食品的要求也日益严苛。调味品作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的新趋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低盐”一词,如今在调味品行业被广泛提及,成为了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潮流。咸味一直以来都是食物重要的风味之一,它能够刺激味蕾,增加食欲。同时,高盐对食物也有一定的防腐保鲜作用。然而,过量摄入盐分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随着时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的提高,低盐饮食慢慢的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调味品行业来说,低盐不单单是降低产品中的盐分含量那么简单。降低食物盐分,同时又不影响风味,这才是食品企业面临的难点。在这种低盐趋势下,食品机械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食品机械作为调味品生产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满足低盐调味品的生产需求,食品机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改进。首先,在原料处理环节,食品机械需要更精准地控制原料的盐分含量。传统的原料处理设备可能没办法满足低盐生产的要求,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检测和控制技术。例如,采用高精度的盐分检验测试仪器,实时监测原料中的盐分含量,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生产的基本工艺。同时,还能够最终靠改进原料清理洗涤设施,提高清理洗涤效果,减少原料中的盐分残留。其次,在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机械需要更看重产品的风味保持。低盐调味品由于盐分含量降低,其风味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食品机械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技术。例如,采用低温慢煮、真空浓缩等技术,可以在不影响产品风味的前提下,降低盐分含量。此外,还能够最终靠添加一些天然的风味增强剂,如酵母提取物、蘑菇提取物等,来提升产品的风味。再者,在包装环节,食品机械需要更看重产品的保鲜性能。低盐调味品由于盐分含量降低,其防腐保鲜能力也会相应减弱。为了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食品机械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包装技术和材料。例如,采用真空包装、气调包装等技术,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防止产品氧化变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同时,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些拥有非常良好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如铝箔复合膜、塑料复合膜等,来提升产品的保鲜性能。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低盐趋势慢慢的变成了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食品机械行业要一直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低盐调味品的生产需求。未来,智能化、节能环保、多功能化的食品机械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为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