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千年传承四海同庆
2024 年 12 月,我国申报的 “春节 ——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9 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 44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这一重大成就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内涵深厚、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广泛。它不单单是一个特定的日期,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聚合,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回家团聚,祭祀祖先、先贤,充足表现了历史伦理价值。同时,春节作为新旧时间的交接点,象征着辞旧迎新,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紧密相连,涵盖了家庭伦理、历史伦理、社会伦理和自然伦理。
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力正日益走向世界。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将春节视为法定节假日,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对全世界产生着慢慢的变大的影响。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不仅是中国人的喜事,更是将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分享给世界人民的重要举措。其人类性价值将使春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年前的腊八到正月十五,中国人喜气洋洋地过年,营造出的和平、祥和氛围以及价值观,对当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春节与立春相近,符合自然伦理和生态和谐的价值,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春节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人伦情感和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春节申遗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及加快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传播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春节申遗成功激励着我们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到文化保护中来,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春节贴 “福” 字的风俗由来已久。目前有关贴 “福” 字的最早记述是在南宋。“福” 字现在的解释是 “幸福”,而在过去则指 “福气”“福运”。春节贴 “福” 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传说贴 “福” 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姜太公把他那丑陋、粗俗的老婆封为 “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 “福” 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 “福” 字,“福” 字成为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还有一个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 “福” 字作暗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消除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自家门上贴上 “福” 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把 “福” 字贴倒了,皇帝大怒要满门抄斩,马皇后解释这是 “福到” 的意思,皇帝听后下令放人,从此人们便将 “福” 字倒贴起来。“福” 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 “福字”,正福须贴在大门上,象征 “福如东海”,有 “迎福” 和 “纳福” 之意;倒福可贴在屋内各处,如厨房、库房等,意为福气被关在自家屋里。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腊月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且顺序应该是从外面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最后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起源于桃符。早期的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用桃枝降住了怪兽,民间便在门上挂上刻有神仙名字的桃枝,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或驱邪降福的吉祥词句,这就是 “题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觉得不对仗,便亲自写下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当时还被称为桃符。后来纸张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春联不仅内容日益丰富,书写春联的载体也由桃木板发展为红纸。春联发展到明清时期,在帝王的推崇和民间浓厚氛围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年俗的重要文化符号,进入成熟的鼎盛时期,成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有 “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的特点,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称、平仄相对、内容相关等,内容以庆贺新春、讨吉乞祥为主。
红灯笼在春节象征着鸿(红)运当头,营造喜庆氛围。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红的灯笼。挂灯笼有讲究,灯笼起源于西汉,样式多样,室内的灯笼要选择小型的,挂的位置不能太低影响视线和通行;室外门口的灯笼要选择与门相对称的,挂的高度参考门的最上边。春节挂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红灯笼寓意丰富,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寓意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在风水上红灯笼忌讳悬挂在房屋的北方,忌讳悬挂单数,忌讳本命年悬挂。
春节穿新衣代表万事更新,新年新面貌。春节穿新衣的习俗由来与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关,过去农耕社会一年一熟,到年底才发薪金,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所以过年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穿新衣还可以辟邪,驱邪降吉祥。在古代,场合不同服饰不同,过年穿 “吉服”,吉服一般分为红色、鲜红、暗红、嫩绿、宝蓝、湖蓝等颜色,且采用全真丝面料,做工精细。小户人家不会每年做吉服,有时花几年时间绣一件,而且刺绣不好洗,所以只在过年和其它吉日时穿,平时压箱底。过年穿新衣,代表着新年新气象,从头开始,丢掉过去的不好,迎接新的好运。一般来说,大年初一穿新衣,预示着新年新气象。过年穿红色新衣,是因为红色代表喜庆,传说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在三十晚上抓人,妖怪怕红色的东西,所以人们穿红衣辟邪,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家庭兴旺。
年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地方的年饭特色各异且寓意丰富。以前的年夜饭不仅菜色丰富讲究寓意,而且注重传统规矩。饭食丰盛,重视 “口彩”,把年糕叫 “步步高”、饺子叫 “万万顺”,酒水叫 “长流水”,鸡蛋叫 “大元宝”,鱼叫 “年年有余”。全家务必聚齐,体现团圆之意。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各地的年夜饭都有一些必备的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多种;湖北东部地区为 “三蒸”“三糕”“三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多个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 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 “十大碗”;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 “年糕” 或甜酒和粽子等;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或吃鸡的不同部位有不同寓意;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等;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 “万年粮”;潮州一带第一餐吃 “腐圆” 和 “五果汤”;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线等;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 “春盘”;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与面条同煮的饭;台湾春节第一餐吃 “长年菜”。
吃饺子的习俗原是北方人的传统,现南方也流行。饺子寓意交好运。饺子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守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 “年” 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出来吃人。人们发现 “年” 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守岁以驱赶 “年” 兽。如今守岁的形式多样,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玩游戏等,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的意义在于辞旧迎新,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活,展望新的一年,同时也体现了家庭的团圆和亲情的温暖。
爆竹历史悠久,以噼里啪啦的声音除旧迎新,寄托迎祥纳福的心愿。在古代,人们相信爆竹可以驱除邪魔鬼怪,带来好运。传说古代有一种怪兽叫 “年”,人们用爆竹声来驱赶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放爆竹成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春节期间,人们燃放爆竹,庆祝新年的到来,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万事如意。
拜年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形式多元化,有登门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拜年的主题永恒不变,都是表达美好祝愿。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人们在拜年时,互相问候、祝福,增进感情,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广西南宁青秀山公园里,喜庆的灯笼高高挂起,巨型的福袋传递着满满的年味。这里即将举办规模盛大的新春灯会,规模达历年之最,覆盖青秀山东区范围,总体占地面积约 926 亩。灯会灯组不仅有陆地上的,还有水里飘的,甚至天上飞的,为游客带来全新震撼的视角享受。水上灯组璀璨夺目,点亮湖面,如《万家灯火》灯组让人感受到国泰民安的美好情感氛围。陆地上高达 18 米的《生命之树》灯组宏伟壮观,为生灵们遮风挡雨。此外,龙年正好,景区利用无人机带来精彩的龙腾凤舞表演。同时,景区还推出了迎春花展、创意市集、科普系列活动、书画艺术作品展、迎春花市等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迎春花展以 “龙腾新时代 幸福满邕城” 为主题,布置了充满新春喜庆氛围的园林小品,展出 120 多个品种 41 万株花卉,包括郁金香、紫罗兰等。创意市集汇聚众多品牌商家,带来味蕾与视觉的双重惊喜。科普活动开展花卉主题公益讲座,讲解实用有趣的花卉科普知识。书画艺术作品展展出 80 幅作品,将书画艺术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迎春花市有近 110 个品种的花卉供游客选购。
在上海,古猗园等各大公园将主题景点、花卉景观和年味装饰相结合,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重点突出 “龙” 主题和年味元素,如上海动物园围绕 “龙” 相关谐音动物开展保护教育活动,上海植物园举办 “龙年年宵花展”,营造浓浓的龙年新春氛围。“2024 上海古猗园迎春活动” 除传统 “年味” 布置外,还有舞龙、舞狮、皮影戏等传统活动,以沉浸式游园体验,让市民游客在古典园林里赏花灯美景、品非遗民俗。徐家汇公园与上海音乐学院携手合作,共同举办 “百代贺喜 新有繁花” 百代小楼新春主题系列活动,献上美妙的自然生态音乐会。同时,上海绿化部门已全面启动公园绿地春节 “年味” 花卉布置,聚焦中国传统年味,结合中国龙、中国结、红灯笼、福字、爆竹等元素,选取寓意吉祥、色彩喜庆的花卉品种,让 “年味” 溢满申城的街头巷尾。此外,上海各大公园如长风公园、半马苏河公园等都进行了精心的年味布置,在门口、花坛、道路等处布置年味小品、花艺造型、灯笼装饰等,营造节日氛围,表达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
厦门的中山公园里,彩色锦鲤跃然湖上、灯笼点缀枝头,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春节氛围感拉满,牌坊上悬挂的大红灯笼让人未入园就感受到喜庆的迎春氛围。进入南门园内,地面上投影的市花三角梅格外抢眼,两侧还设有龙元素灯光雕塑,供市民拍照打卡。公园步道沿线都挂着灯笼,洋溢着温暖喜庆的氛围。此外,中山公园内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汉服秀、高甲戏等,为市民游客送上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增添了浓浓的传统年味。
在广州越秀区的骑楼老街,新春福气橱窗里的刺绣、玉雕和漆画等,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这些传统工艺作品展示了广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
黑龙江虎林、四川北川等地,人们蒸花馍,炸油馃,备年货,好是热闹。家家户户忙碌着准备春节美食,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在陕西韩城,一块普通的面团,在村民的巧手里制作出一条条惟妙惟肖的 “龙” 造型花馍;在山西长治,乡亲们聚在一起,揉面、捏花,热气腾腾的枣馍为春节增加了甜蜜和喜庆。这些特色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在辽宁沈阳,家家户户发面烀豆馅,包出的圆滚滚的黏豆包,寓意着新年蒸蒸日上。黏豆包成为沈阳春节的特色美食,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甘肃张掖,大家忙着炸麻花、炸油馃,制作各式各样的特色春节美食。乡村处处弥漫着美食的香气,人们用传统的制作方法,为春节增添了丰富的味道。
江西赣州上犹县的村民们舞起传统非遗项目九狮拜象,热热闹闹过大年。这项非遗项目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魅力,为春节带来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浙江德清有酿造米酒的习俗,游客和村民一起体验酿酒过程,感受浓浓的年味。米酒的香气弥漫在德清的乡村,人们在传统习俗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江苏盐城,九龙口的新春非遗大集里,非遗项目精彩纷呈,最受欢迎的是当地特色的传统小吃 —— 藕粉圆子,甜润爽口的藕粉圆子让游客香在口中、暖在心里。非遗大集展示了盐城的传统文化,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北京市春节景观布置到位,长安街上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透出温暖喜庆气息,传统古建景点同步点亮。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浓的传统氛围,彰显了首都的文化底蕴。
重庆渝中区十八梯举行 “打灯笼步步高” 活动,老街被火红灯笼点亮,洋溢年味。人们在十八梯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春节氛围,享受着节日的欢乐。
江苏句容的民俗踩街活动热闹非凡,非遗项目双龙戏珠、马灯阵舞等展示让市民体验小时候年味。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长征之春・红色村晚” 热闹上演,展示红色歌曲、民俗表演。这场活动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为春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合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诞生与古人对天地四时和农业生产规律的认知有关,传说最早在尧舜时代就有 “腊祭” 的风俗,在年终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祈求新年之福。
上古时期,春节的岁时活动主要就是祭祀诸神和祈求谷物丰收。夏朝历法以一月为正月,商朝历法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历法以十一月为正月,每个朝代祭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岁时祭祀是原始部落的公祭,有文字记载以来,可以确定的春节祭祀有 “岁中大祭” 和元日天子 “祈谷”。
中古时期,秦朝采用《颛顼历》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把正月规定为岁首,使一年的开始与二十四节气的开端相对应。春节在这个时期又被叫为 “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秦汉以后,人们的岁时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依从自然月令的时间习惯逐渐改变,岁时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朝廷将其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仪式,民间则视为乡里家庭聚会的佳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春节庆祝的仪式越来越盛大,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已经出现了文字记载的守岁习俗。
唐朝以后,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合家团聚,设宴欢庆。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引进西洋历法,以公历为标准纪年,官方节日与民间传统节日分离。1914 年,北京政府内务部提出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并被批准,传统农历新年岁首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 “春节”。
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它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关口,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聚合,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充分体现了历史伦理价值、家庭伦理价值、社会伦理价值和自然伦理价值。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节日。它不仅是一个特定的日期,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节日。春节的影响力正日益走向世界,其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对全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不仅是中国人的喜事,更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世界人民的重要举措,其人类性价值将使春节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在云南昆明的老宅院里,春节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长菜是昆明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以青菜、白菜、粉条为主,杂以猪肉、豆腐、笋丝、冬菇等。青菜、白菜不用刀切,整叶放入锅煮,取 “长吃” 之意,寓意好日子长长久久。八宝饭也是老昆明人年夜饭的必备美食,它是用紫米、豆沙、蜜饯红绿丝等制作而成,软糯香甜,色泽亮丽,寓意着生活甜蜜美满。炸酥肉被老昆明人称为 “黄条”,寓意新的一年 “开年黄金万两”。选用猪五花肉切成条状,加入鸡蛋与小粉和少量花椒粉后入锅小火慢炸,直至表皮金黄。鸡也是昆明年夜饭中的重要角色,一般采用一整只炖汤的烹饪手法,因地制宜选择一些食药材同煮,在昆明话中 “鸡” 与 “吉” 发音相似,吃鸡寓意着来年吉祥。
汤圆作为南方城市过年必吃的传统美食,寓意着全家团团圆圆,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宁波汤圆距今已有 700 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宋朝,当时叫 “浮圆子”。它由糯米、猪油、黑芝麻三种食材制作而成,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抗衰老等功效。宁波汤圆看起来色泽诱人,白嫩,闻起来香气四溢,吃起来糯而不粘、香甜可口。其制作方法为:准备水磨糯米粉、黑芝麻、猪板油、绵白糖、糖桂花等材料。黑芝麻炒熟碾碎,猪板油去膜绞碎加白砂糖制成馅。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团,下剂,包入馅心,制成汤团。锅中加水烧开,倒入汤团,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在重庆云阳,包面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它不仅因为价廉味美深受居民喜爱,更成为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云阳包面 “小巧玲珑”,薄透晶莹,与浓香的油泼辣子交会碰撞,在红亮的汤色中流光溢彩,味道辣而生香。包面内馅选自地方老品种粮食猪的前腿肉,反复人工剁细,伴之以精盐、姜粒、小香葱花。制作过程讲究面皮薄如纸,馅料鲜美可口。一擀二折三沾水四捏合,一个个包面便快速包好。放入熬好的高汤之中,几十秒便能起锅捞出。狗耳朵包面因样子像狗耳朵而得名,肉馅儿由老板亲自揉制,吃起来更有弹性。
春节期间,各地美食丰富多彩。广西桂北人家的枕头粽,逢年过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都包枕头粽欢度佳节。山东的花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各异,色彩缤纷,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广东佛山顺德的煎堆和油角是传统过年食品。贵州的红粑寓意红红火火。北方地区的糖瓜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腊月廿三祭灶神的用品。东北地区的粘豆包,每逢寒冬腊月,家家户户会自制等待过大年吃。东北农村地区的年猪菜,俗称 “杀猪菜”,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硬菜。陕西特色传统美食八宝饭,寓意团圆美满、富贵吉祥。云南晋宁三庄传统米花团,既是节日的装饰品,也是美味可口的食品,是当地春节的特色年货。四川成都传统春节美食腊肉香肠。
山东的年节美食丰富多样。泰山花馍造型别致,寓意美好。灌香肠是莱芜香肠的代表,易于存放、食法搭配多样,黑亮、红润的香肠仿佛一串串美食鞭炮,看起来喜庆极了。皮冻有清冻、浑冻两种,软弹晃颠的口感,像是年夜饭席上的果冻,Q 弹又爽口,沿海地区还会做成鱼形状的鱼皮冻,蕴含 “年年有余” 之意。传统炸货种类丰富,炸藕盒、炸茄盒、炸带鱼、炸丸子等,一家人围在锅边等待出锅的第一口 “投喂”,充满了过年的火热气氛。年糕在鲁中鲁西地区是一层层堆叠起来的枣花馍,外形美观,似开屏的孔雀,蒸软后枣香味浓郁;在胶东地区则是黄米或者糯米做的,炸熟后软糯香甜。胶东大饽饽有精致漂亮的外观,寓意团圆、红火、吉祥,不同的花色传递着美好的期待。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有着 2300 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是春节的发源地,风水嵌入古城,山锁四周,水绕三面,是一座浑然天成的 “风水古城”。春节期间,走在阆中,能看到川戏、皮影戏接连上演,狮灯、龙灯走街串户。此外,阆中还有众多历史遗迹,如张飞庙、中天楼、贡院、华光楼、文庙等。通过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阆中充分利用 “春节老人” 落下闳这张名片,让历史名人走进更多人的视线,极大地丰富了文旅产业内容。
一踏进哈尔滨,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这里有精美绝伦的冰雕艺术,春节期间可以尽情享受冰雪乐趣。冰雪大世界是游客必去之地,下午去最佳,能欣赏到夕阳和亮灯后的美景。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也值得一游,这里有超多哈尔滨老巴洛克建筑。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更是一大亮点,冰雕师们精心创作的作品让人感受到 “永不重复的冰雪童话”,同时这里也是培养冰雕艺术家的大平台。此外,春节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还会推出多彩冰雕,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感受文化氛围的绝佳之地。这里守护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博物馆众多,特别是兵马俑和省博物馆,几乎一票难求。春节期间,西安的古城墙、大雁塔、兵马俑、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景点都充满了别样的风情。可以在古城墙上骑行,感受千年古砖的沧桑与新年灯笼的喜庆交织;在大雁塔下参与佛教法会,为新年祈福;在兵马俑前感受历史的厚重;在大唐不夜城欣赏表演、品尝小吃和购买手工艺品;在大唐芙蓉园换上唐装,参与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沉浸在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中。
文昌是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自西汉建制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这里风景、美食、文化各方面雨露均沾。东郊椰林近两百万株椰子,依海岸延展 15 公里,构成一幅美丽的南国风景画。文南老街的罗马式建筑和南洋建筑风格合璧的骑楼,是历史,也是乡愁。铜鼓岭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高山与海洋相结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面环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春节期间,文昌市东郊椰林景区人气旺,椰风海韵景色美,还有打卡点供游客拍照留念,椰林中的农家乐也能让游客体验到海南本土菜的魅力。
大理古城的独特魅力和洱海的清澈湖光让人着迷。漫步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路上,体验难能可贵的宁静。冬天的洱海很干净,苍山有了难得的积雪。找个民宿,待上几天,感受春节期间的宁静惬意。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韩国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躲不下去了,警方开始动线日凌晨,韩国公调处(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开始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总统官邸附近,35名调查官进入总统官邸正门。调查官又一次形成与总统警卫处的对峙。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刘琪冬季寒潮来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报告数据显示:流感病毒阳性率“跃居第一”。14岁的初中生昊昊(化名),近日高烧不退,体温达到38℃。
不愧是人口大省,就这样的出生率在全国绝对数得着,也幸亏现在的政策好,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生育,放在80年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幸福降临在我编辑幸福降临在我前言随着2025年春晚的脚步渐近,人们的期待与热议也开始愈加浓烈。每年春节,当万家灯火熄灭,电视屏幕前的春晚舞台便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