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附下载)
今天分享的是《 2023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城服视界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近年来,我国低值可回收物的产生量持续不断的增加,2021年全国城市及县城垃圾清运量达3.17亿吨,其中废玻璃、废塑料、废旧纺织品等低值可回收物占比高达 40-50%,年产生量约1.4亿吨,大多混人生活垃圾等焚烧处置,材料化平均利用率不足 30%,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增加的问题。
近年来,厦门市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初步探索出了“政府统筹部署支持-企业专业化运作-居民热情参加”的覆盖前、中、后端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政府通过发布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加强分拣中心用地保障,委托专业化企业组织市场化运营,在回收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融合发展,在处置端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提高可回收分选效率,并推动分选出的低值可回收物与后端再生利用基地有效衔接,构建起闭环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政府将原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补贴转移给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分选,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同时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适合在具备较好生活垃圾分类基础的大中小城市普遍推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当前,低值可回收物作为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经济价值低、产生来源分散、回收利用较难,成为废弃陈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最大短板。传统的焚烧或填埋的解决方法,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不能适应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要求,迫切地需要探索新发展理念,寻找更优化的发展路径。
根据对厦门市生活垃圾四分类中其他垃圾进行的成分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在其他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的占比约为12%-43%,按照厦门市一天产生5000吨其他垃圾、平均20%低值可回收物占比计算,每天约有1000吨低值可回收物产生。在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之前,厦门市绝大部分低值可回收物均采取焚烧处置的方式处理。
近年来,厦门市逐渐完备政策机制、建设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出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厦门模式”,实现了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规模化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备极其重大的示范意义。完整版《 2023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来源于公众号:百家全行业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节选如下
低值可回收物是指,从物体本身来看具有可回收性,但对其回收利用需要付出较高成本,因此导致经济性较差,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进行相对有效回收的各类废弃物。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餐盒、一次性塑料杯、泡沫塑料、废塑料包装袋、废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废纸杯纸碗、废旧纺织品、废玻璃等固态废料。由此可见,低值可收物有很多是我们生活垃圾分类中容易被当成其他垃圾的常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大部分低值可回收物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一并进行收集运输,最终进入生活垃圾焚烧或填埋系统处理。只有一小部分会通过企业或个人的回收行为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行再生利用。但由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效益较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低,成为“小散乱污”的集中“爆发点”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一大短板”。因此,全面推动建设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就显得很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电商外卖等新兴起的产业的高度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持续不断的增加。根据有关研究,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垃圾清运量将达到4.21-4.91亿吨/年。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将垃圾分类治理的制度安排和资源投入逐步从后端向前端转移,是应对“垃圾围城”的关键举措。2020年 12 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避免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客观要求。2021 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提到加强可回收物规范管理,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单独投放比例,同时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包括统筹规划分拣处理中心、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等。2021 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2022 年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确定北京市等60个城市为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要求到2025年重点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厦门市是试点城市之一。
当前,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以焚烧发电和填埋为主。其中,焚烧发电建设成本大约在40-73万元/吨/天,经营成本平均约为 350元/吨”,政府补贴成本平均约为400元/吨,且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给地方财政带来持续的负担;填埋处理则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地下水源、土壤污染等,且其碳排放水平也非常高。有研究表明,若生活垃圾实现 40%的资源化利用,就能够大大减少清运处理等社会综合成本1184.84元/吨,还可以带来显著的二噁英、二氧化碳等减排效果 ,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高生活垃圾处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当前,大量低值可回收物混入城市其他生活垃圾被统一送往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造成了大量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率平均达到75% ,仍存在比较大提升空间。2021 年,全国城市及县城垃圾清运量达 3.17 亿吨。据测算,在这些城市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占比达到40-50%”。按平均45% 的比例计算,这 3亿余吨生活垃圾包含了约14亿吨低值可回收物。如果对这 1.4 亿吨低值可回收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再生资源的平均回收利用水平。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作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根据测算,与混人生活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发电处置相比,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处置方式的碳减排效果十分明显。回收1吨废塑料将减少1.5-2.2吨碳排放,相当于700-750升无铅汽油或柴油燃烧碳排放量。当前,我国各类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率偏低,其中废旧纺织品、废玻璃(不含平板玻璃及制品废玻璃)、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分别约为 20%、30%和 30%,提高其材料化回收利用率可大大降低处置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